新闻
微信精彩文章
微信精彩文章
2019 年 12 月 17 日
10 : 00
儿童的学习,是教师基于儿童现有兴趣的回应。在耀华国际教育幼儿园,我们认为儿童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、自发的。儿童从他们的体验、观察中学习并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“王老师,昨天妈妈带我去补牙了,因为我的牙齿里面有个洞!”在上午circle time时间,辰辰高兴地向大家分享去牙诊所补牙的事情,这一话题勾起孩子们的兴趣,大家相继聊起自己关于“牙齿”的秘密。
“我也补过牙,是因为我的牙齿蛀掉了才要去补”
“我没有补过牙,之前小班的时候我戴过牙套的!”
“老师,蛀牙是不需要戴牙套…”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,也随即产生很多疑问,例如:“为什么会有蛀牙呢?”“虎牙是动物的牙齿吗?”……
听着他们的交谈,我非常地欣喜。作为教师,我该如何回应他们呢?
一日生活即教育,我们要用敏锐的眼睛去观察并感悟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一件小事,与儿童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是我们开展学习的最好素材,以孩子们的兴趣点为出发,更能够激发孩子们探索欲和求知欲!
带着对“牙洞”的好奇与未知,我们开始了新的学习之旅……
1
我带着孩子们收集绘本,通过阅读一起认识了牙齿的名称与构造,知道不同牙齿用途也不一样;一起上网查阅资料,通过视频观看了解牙齿不仅可以咬碎食物、帮助消化、还能帮助我们咬准字音,使我们说话清楚。
观察发现,幼儿对乳牙的话题开始感兴趣……
Q:“人为什么要换牙?”
“每个人的乳牙都是一样的吗?”
“恒牙是如何替换乳牙的?”幼儿想到去看看小班弟弟妹妹们的牙齿,于是,我们对小班小朋友进行访问与调查。带着牙齿调查表和弟弟妹妹们交谈、提问、观察、点数并做了记录,回来和同伴们分享统计结果。
过程中,我们看到幼儿发展的不仅仅是数学能力、同时在社会交往能力方面提升了他们的自信心。愉悦的学习经验促进着幼儿更主动的参与、更专注的学习。
2
幼儿对“牙洞”的好奇越来浓厚,提出的问题也越来越深入。他们是这样形容牙洞的,“黄黄的”、“黑黑的”“像一个黑洞”……可是“蛀牙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?”这个问题引发了幼儿的猜测与思考,为了寻找答案,一个“酸性大怪物”小实验由此展开,让幼儿更直观的观察了解蛀牙的过程。
(活动准备:杯子若干、鸡蛋、水、牛奶、可乐、醋)
Day1:
实验正式开始!首先我们通过观察颜色、闻气味认识四种液体,猜猜鸡蛋放进液体中它们各自会发生什么变化呢?这个实验时间跨度比较长,需要耐心等待,我们将“实验作品”放进自然角,让孩子在观察中寻找答案!
Day2:
“老师你快来,鸡蛋变颜色了”孩子们欣喜的拉着我说,“是呢,鸡蛋壳发生了变化”,“泡在水里的鸡蛋没有变化”“这个杯子(醋)里有很多泡泡!”观察过程中,幼儿在持续提问:“为什么有的杯子里的鸡蛋有变化,有的没有的?”
Day3:
“为什么浸泡在醋里的蛋壳会变黑,变软呢?”“可乐杯里的鸡蛋壳也变黑了,水里的鸡蛋没有发生变化”“咦,可乐和牛奶杯旁边出现了蚂蚁!”实验进行到了第三天,孩子们对于杯子里鸡蛋的变化感到意外与惊喜,实验使幼儿直观形象的了解了蛀牙形成的原因及危害,我们对活动进行最后分享与总结。
(实验记录表)
(原理是:蛋壳类似于我们的牙齿表层的牙釉质,酸能腐蚀蛋壳里的钙,所以放在醋里的蛋壳就会变黑。知道酸会腐蚀牙齿,懂得饭后漱口及平时刷牙的重要性。)
3
过程中幼儿还提出了许多比较专业的问题,有些是我们暂时也难以回应的。于是我们鼓励幼儿将自己的问题记录下来,带着这些问题到社区的牙科诊所去参访,咨询专业的医生。
(活动准备:事先了解参观牙诊所的注意事项,注意礼貌用语,梳理有关牙齿的问题,学习主动向牙科医生询问的技巧)
前一天就做好准备的幼儿,早上入园后就一直跟着老师满怀期待的不停询问“我们什么时候出发呢?”。
来到社区牙诊所,医生们早已做好准备,细心地提醒我们进入诊疗室要带上口罩以阻隔细菌。医生向幼儿介绍牙科诊所里的一些常用设备和医疗工具,耐心地为幼儿讲解生活中对牙齿有害的生活习惯及正确的刷牙方法。
这次参访也消除了部分孩子对上医院的抵触心理,当医生提出为幼儿检查口腔时,不少幼儿勇敢的举起手愿意尝试,医生根据幼儿龋齿及换牙情况,告诉他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,知道蛀牙或是换牙时出现了问题应该及时到医院咨询、检查。
关于“牙洞”引发的学习之旅由此告一段落,在这个过程中,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相互发生学习、教师不断地观察、思考如何回应幼儿,以及与联合社区资源的运用,回顾幼儿在过程中的收获与发展,王老师感慨道,“活动来源于幼儿的需求,主动权理应交给他们。”
撰稿:王小草老师